时间:2024-11-16 10:18:59
一、举直错诸枉,则民服;举枉错诸直,则民不服。——《论语.为政第二》
点评:心地光明行事磊落的,便是正人君子,必然人人敬爱,希望他能得位行道;心地险恶行事乖张的,便是奸邪小人,必然人人憎恶,怕他误国害民,这是大家良心使然,人之常情。
君主如果能够举用那些正人君子,而舍弃那些奸邪的小人,不让他们参与政治,正好就合了人心的好恶,百姓们自然欢心爱戴,没有人会不服。君主如果举用了邪枉的小人,而舍弃正人君子不用,那就是拂了人心好恶,百姓们自然不会心服口服。
二、非其鬼而祭之,谄也;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——《论语.为政第二》
点评:古人祭祀鬼神,各有其本分。比如天子祭祀天地,诸侯祭祀山川,大夫祭祀五祀,普通人祭祀祖宗,这是应当应分的。如果是不当祭祀的鬼神,却去祭祀他,便是想谄媚鬼神以求福利,是不合正礼的,所以称为谄。
只要是道义上应该做的事情,就应该着实去做,这就是有勇。如果看到理所当为的事,却因循退缩,不能毅然去做,那就是萎靡不振,没有勇往直前的气魄,太怯懦了,这就称为无勇。
这两件事,一个是不应该做而做了,一个应该做而没有去做。孔子说过:“未知生,焉知死”,孔子举这两件事,应该是告诉我们,不要迷惑于鬼神,而应该先把人道的本分尽了。
三、孔子谓季氏,“八佾舞于庭,是可忍,孰不可忍也!”——《论语.八佾第三》
点评:佾,是乐舞的行列。在古代,天子之舞用八行,每行八个人,叫作八佾。诸侯是六佾,大夫是四佾,级别不同,不能越礼。而季氏是鲁桓公的子孙,只是大夫身份,应该用四佾,而他在家庙中祭祖时,竟然越礼使用八佾之舞,就等于是不把周天子、鲁哀公放在眼里。
孔子看到后就说,这样大的罪过,都能容忍,不加以纠正,那其他的小罪,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呢?
后来孔子被任为司寇的时候,就开始堕三都以加强公室的权力,但最终半途而废。鲁国国君,总是姑息忍让,优柔寡断,最终造成三桓专政架空国君的现象。
精品推荐
最新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