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4-11-15 10:02:47
三句话,读懂《论语》。
所有行动,只做自己。
《论语》第一句:
子曰:“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”
孔子说:“三军将士可以没有统帅,但一个人不能没有自我意识。”
人在生存长大的过程里,受欲望和习性的影响较大。自我意识,就难免受物欲习惯所蒙蔽了。常活在欲望惯性之中,越活越累。却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、听而不闻、习以为常。只有自我意识觉醒的人,才能摆脱欲望惯性的奴役,活出真实的自我。
儒学,是德行,就是做人的行动学。不怕念起,就怕觉迟。这觉性,就是人的自我意识。就是人的良知,就是人的真我。要活出真我,就是从活惯性到活觉性。因此,做人皆以修自身为本,也就是自己要学习做人。学习的本质,是做到了。做人的本质,是知行合一。学习做人的本质,就是做到了知行合一。
《论语》第二句:
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
君子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。
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
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
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
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
就是君子怕缺德,小人怕缺钱。所以,君子之行,符合自己的良知。小人之行,只求自己的利益。
君子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。
就是君子要求的是自己,小人要求的是别人。君子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。小人行有不得,指责他人。
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
就是君子光明磊落、大开大合。小人斤斤计较、患得患失。
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
就是君子有主见,但求同存异。有私利,但服从大局。小人心胸狭隘,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,也要毁了共同利益。
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
就是君子团结而不勾结,小人勾结而不团结。
《论语》第三句:
子曰: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!”
孔子说:“早晨得知真理,当晚死去也是心甘情愿的。所以,走在完成自己人生使命的大道上,牺牲什么都是值得的。”
君子谋道不谋食,忧道不忧贫。
君子每天思考的问题,追求的东西,都是天下大道,不会停留在自我需求和物质层面。君子所担忧的不是自己的物质匮乏,而是自己有没有接近于道,能不能帮助更多的人。到最后君子所收获的一切,都只是“理想的副产品”。它们自然而然,会在你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展现。
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。
我们追求的大道是能让天下人受益的,而非仅仅自我受益。我们为人做事不是只为了让自己生活的更好,更是为了让人类生活的更好,让世界变得更好。所以喜欢弘道的人,都有独特的使命感,宏大的愿景和普世的价值观。因为有限的人生,要玩无限的游戏。
儒者的使命愿景价值观:
1、儒者的使命是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
2、儒者的愿景是内圣外王,是追求立言、立德、立功三不朽。
3、儒者价值观是知行合一,是凭良知做人做事。
《论语》的核心思想只有两个字:忠恕。
孔子的思想,吾道一以贯之,无非“忠恕"而已。大道至简,关键在于你做到了多少,有没有融会贯通,贯彻到底。
忠,是中心,一切的出发点是忠于己心,是诚也。诚者,勿自欺,知行合一也。
恕,是如心,是将心比心,推己及人。恕者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以及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是仁也。
仁,既做了自己,又为了别人。既发明了吾心,又改变了世界。
精品推荐
最新推荐